网站首页   关于我们   太极文化   太极养生   最新动态   拳友风采   招生信息   太极商城   留言板  
    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,马之彬(1973年--),广西南宁市人.自幼学习中国武术,师承中国武术九段.太极泰斗-----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傅声远先生,修炼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,太极剑,太极刀,太极推手等技艺。先后多次到上海,珠海,香港等地跟师学习。有30年以上的太极拳教学经验,曾受到杨式太极名家王凤英(邯郸),徐忆中(台湾),张肇平(台湾),董茉莉(香港)等大师指点。部分名家还给马老师题字留念。在市内各大企业,事业单位开班授课至今所授学员几千人,从学者中有很多政府官员,机关领导,学者,社会名流等精英人士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马老师:13152689856   QQ:994980392(太极)
     太极文化
2019年新85式杨式太…
2018年8月参加香港…
2018年5月太极馆新…
2018年5月太极馆新…
2018年5月太极馆新…
2018年4月太极拳班…
2018年3月太极拳开…
2018年3月太极剑开…
2017年9月马老师武…
2 0 1 7年8月第35期…

     太极养生
2019年杨式太极十三…
广西电视台--杨式太…
拳友们的传统杨式太…
拳友们的51式传统杨…
学员小廖太极录像…
马之彬视频13式太极…
马之彬视频51式太极…
马之彬视频(三)85式太…
马之彬视频(二)85式太…
马之彬视频(一)85式…
详细信息>>
太极拳眼法
发布时间:2012-11-18   点击率:1699

       眼为七窍之一,光明视见,纳山川之大,及毫芒之细。悉云霄之高,尽清泉之深,皆光明之所及也。故眼为见性,能察万物,现心灵之性,有不可思议之妙。故演练太极拳定要注意眼法。

  所谓“眼法”,即行拳走架,推手撒手,运使兵器,眼神与各种有形的准确动作,无形的精气神意,恰当配合,合理运使之法也。

  眼神者,精神贯注于目,由二目充分体现身心手足,内外上下,百骸百节,周身通灵合一之精神也。所谓“神聚于目”、“神如捕鼠之猫”、“形神合一”是也。

  清代杨氏传抄老谱《太极字字解》曰:“顾盼前后于己目也人手也,即瞻前眇后左顾右盼也,此八字关乎神矣。”说明顾、眇、(瞻)前、(眇)后,对于自己是眼法,对于对方则是从其手法,看他所注所变的表现。此即谓左顾右盼、瞻前眇后,这八字关系到心神的情况。太极拳具体的眼法,除了瞻、眇、顾、盼外,尚有瞄、瞅、目肖等。

  清代杨氏传抄古谱《人身太极解》曰:“人之周身,心为一身之主宰。主宰太极也。二目为日月,即两仪也。”又曰:“神出于心,目眼为心苗。”拳谚亦说:“心者神之舍,目者神之牖,眼为心之苗。”说明人之全身以心为一身之主宰,心就是浑一的太极,而两个眼睛象征太阳和月亮,就是二仪。神产生于心,表现于外,眼睛是心之苗,心有所思,意有所念,眼神随即流露。所以眼睛要成为“心”的代表,“心”的先锋。“目之所至,心亦至焉”,行拳走架要“先在心而后在身”,要“以眼领手,眼随手转,手眼相随”。例如在日常生活中,心里想去拿一件东西,眼睛总是先看这件东西,然后手才跟着去拿,道理是一样的。所以凡是动作向预定的方向去,眼神总是稍先于手到达完成动作时的方向,然后身法、手法、步法一齐跟上去。正如顾留馨老师所说:“此即所谓‘一转眼则周身全动’,始而意动,继而内动(内脏),然后形动(外形)的细致锻炼方式,这样细心体会地去练,可以逐渐做到:意到、眼到、身到、手到、步到,说动一齐俱动,说到一齐俱到,‘形神合一’,也就能达到练拳有精神的评语。”顾老所说的达到“练拳有精神”的要求,实际就是练拳达到“内外三合”的要求。如陈长兴所言:“夫所谓三合者,心与意合,气与力合,筋与骨合,内三合也。手与足合,肘与膝合,肩与胯合,外三合也。若以左手与右足相合,左肘与右膝相合,左肩与右胯相合,右三与左三亦然。以头与手合,手与身合,身与步合,孰非外合!心与目合,肝与筋合,脾与肉合,肺与身合,肾与骨合,孰非内合!然此特从变而言之也。总之,一动而无不动,一合而无不合,五脏百骸悉在其中矣。”陈公此论,特别言及“心与目合”,目眼为心之苗,心之一动,目随之而动,五脏百骸悉听从而一动无有不动。若心与眼不合,或眼神与动作不合,则心手无应,全体失统,无所主宰,身心内外莫不尽乱矣。

  陈鑫《太极拳推原解》曰:“手眼为活,不可妄动”。在走架行拳的过程中,眼神处于动态中,是要结合动作“左顾右盼,瞻前眇后”的。但左顾右盼,瞻前眇后,并不是没有原则地左右乱看,东张西望,如捕风捉影;或是顾东行西。而是应该与身体的转动方向一致,这样才能将“手眼身法步”各方面的动作,“一动无有不动,一静无有不静”,“动中有静,静中寓动”地协调起来。正如杨公澄甫在《太极拳之练习谈》中所说:“目光虽然向前平视,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,其视线虽属空虚,亦为变化中一紧要之动作,而补身法,手法之不足也。”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作者:王志远

南宁声远永年太极会所 Copyright (C) 2010 WWW.SYTJQ.COM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广西南宁市南梧大道200号 电话:0771-3319570
电话:13152689856     E-mail:nntjq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