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  关于我们   太极文化   太极养生   最新动态   拳友风采   招生信息   太极商城   留言板  
    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,马之彬(1973年--),广西南宁市人.自幼学习中国武术,师承中国武术九段.太极泰斗-----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傅声远先生,修炼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,太极剑,太极刀,太极推手等技艺。先后多次到上海,珠海,香港等地跟师学习。有30年以上的太极拳教学经验,曾受到杨式太极名家王凤英(邯郸),徐忆中(台湾),张肇平(台湾),董茉莉(香港)等大师指点。部分名家还给马老师题字留念。在市内各大企业,事业单位开班授课至今所授学员几千人,从学者中有很多政府官员,机关领导,学者,社会名流等精英人士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马老师:13152689856   QQ:994980392(太极)
     太极文化
2019年新85式杨式太…
2018年8月参加香港…
2018年5月太极馆新…
2018年5月太极馆新…
2018年5月太极馆新…
2018年4月太极拳班…
2018年3月太极拳开…
2018年3月太极剑开…
2017年9月马老师武…
2 0 1 7年8月第35期…

     太极养生
2019年杨式太极十三…
广西电视台--杨式太…
拳友们的传统杨式太…
拳友们的51式传统杨…
学员小廖太极录像…
马之彬视频13式太极…
马之彬视频51式太极…
马之彬视频(三)85式太…
马之彬视频(二)85式太…
马之彬视频(一)85式…
详细信息>>
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
发布时间:2009-12-24   点击率:2167

 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永恒的命题,古往今来始终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与追求的目标。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的*益繁荣与进步,精神活动的丰富多彩,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,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对长寿的期盼越来越迫切,对“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”的追求愈来愈强烈。但是人们怎样实现健康,如何又能终其天年?惟一正确的途径就是学习并遵循养生之道。中医认为,养生的实质就是要做到“形体不蔽、精神不散”。养生的核心是要“调和阴阳”;养生的原则是协调脏腑、保阳益阴;畅通经络、调和气血;清静养神,节欲保精;调息养气,持之以恒。养生的途径是顺四时而适寒暑、和喜怒而安居处、节饮食而慎起居、坚五脏而通经络、避虚邪而安正气。本着以上的认识,现就中医的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具体概述如下:

       一、协调脏腑

      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。五脏是人体生命的根本,五脏阴阳是人体阴阳之本,五脏功能正常协调,化生精气血津液充足,脏腑形神得以充养,是健康的基本保障。五脏间的协调,即是通过相互依赖,相互制约,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。有生有制,则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,以保证生理活动顺利进行。

      脏腑协调在生理上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其在养生中的作用。从养生角度而言,协调脏腑是通过一系列养生手段和措施来实现的。协调的含义大致有二:一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,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。二是纠偏,当脏腑间偶有失和,及时予以调整,以纠正其偏差。这两方面内容,作为养生指导原则之一,贯彻在各种养生方法之中,如: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、夏养心、长夏养脾、秋养肺、冬养肾;精神养生中强调调情志舒畅,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;饮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,不可过偏等等,都是遵循协调脏腑这一指导原则而具体实施的。又如:运动养生中的“六字决”、“八段锦”、“五禽戏”等功法,也都是以增强脏腑功能为目的而组编的。所以说,协调脏腑是养生学的指导原则之一,应予以足够重视。

     二、畅通经络

      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。只有经络通畅,气血才能川流不息的营运于全身。只有经络通畅,才能使脏腑相通、阴阳交贯,内外相通,从而养脏腑、生气血、布津液、传糟粕、御精神,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,新陈代谢旺盛。所以说,经络以通为用,经络通畅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。一旦经络阻滞,则影响脏腑协调,气血运行也受到阻碍。因此《素问·调经论》说:“五脏之道,皆出于经隧,以行气血,血气不和,百病乃变化而生”。所以,通畅经络往往作为一条养生的指导原则,贯穿于各种养生方法之中。

      畅通经络在养生方法中主要的作用形式有两种:一是活动筋骨,以求气血畅通。如太极拳、五禽戏、八段锦、易筋经等,都是用动作达到所谓“动行以达郁”的锻炼目的。活动筋骨,则促使气血周流,经络畅通。气血脏腑调和,则身健无病;二是开通任督二脉,营运大小周天。在气功导引法中,有开通任督二脉,营运大小周天之说。任脉循行于胸、腹部正中线,总任一身之阴脉,可以调节阴经气血;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,总督一身之阳脉,可以调节阳经气血。任督二脉的相互沟通,可以使阴经与阳经的气血周流,互相交贯。由于任督二脉循行于胸腹、背,二脉相通,可以促进真气的运行,气血运行如环周流,故在气功导引中称为“周天”。因其仅限于任督二脉,并非全身经脉,故称为“小周天”。在小周天开通的基础上,周身各经脉皆开通,则称为“大周天”。所以谓制之开通,是因为在气功、导引中,要通过意守、调息、以促使气血周流,打通经脉。一旦大、小周天能够通畅营运,则阴阳协调、气血平和、脏腑得养,精充、气足、神旺,所以身体健康而不病。开通任督二脉,营运大小周天其养生健身作用都是以畅通经络为基础的,由此也可以看出,畅通经络这一养生原则的重要意义。

      三、清静养神

      人的精神活动是极其复杂的,情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,中医将人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等7种表现,简称为“七情”。七情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,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,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。在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中,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通过神来调节,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,因此,中医养生主张形、神俱养,首重养神。

       神,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,是生命存亡的根本。中医认为“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”。但调神摄生,首贵静养。《内经》说“静则神藏,躁则神亡”。因此,养神之道贵在一个“静”字,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,做到摒除杂念,内无所蓄,外无所逐。因为在这种状态下,有利于防病祛疾,促进健康;有利于抗衰防老,益寿延年。但是,清静养神的方法,并不是要人无知无欲,无理想,无抱负,也不是人为地过度地压抑思想或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,而是主张专心致志,保持精神静谧,“寡言语以养气,寡思虑以养神”,避免“多思则神殆,多念则志散,多欲则志昏,多事则形劳”。要做到少思寡欲,须有赖于思想的纯正,克服个人主义、利己主义,提倡知足者常乐;在生活中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,避免无原则的纠纷。要做到心神宁静,须注意闭目定志,眼为心灵之窗,闭目养神有利于心静神凝。尤其在人的精神紧张、情绪激动、身心疲劳的情况下,闭目养神片刻,往往能使人心平气和,思绪冷静,精神内守,坦然舒畅。

        四、节欲保精

        由于精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,所以,要想使身体健康无病,保持旺盛的生命力,养精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。《类经》明确指出:“善养生者,必宝其精,精盈则气盛,气盛则神全,神全则身健,身健则病少,神气坚强,老而益壮,皆本乎精也”。保精的意义,于此可见。

       保精的另一方面含义,还在于保养肾精,也即狭义的“精”。祖国医学认为,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,均由肾所主,故有“肾为先天之本”之说。肾在人体脏腑中极为重要,而且也是藏精之要地。“夫精者,身之本也”。精、气、神又是人身三宝,五脏之阴取之于肾阴,五脏之阳取之于肾阳。古人认为“若入房过度,则伤肾,肾精耗伤,流失过多,下元亏虚,肾阴或肾阳偏亢,即阴阳失调,而阴阳失调则百病由生”。中医常把肾的功能衰减作为衰老的征象,所以养生把节制房事作为极其重要的防衰老措施,精足,则人之生源充足,生源足则防老抗衰有术。男女生殖之精,是人体先天生命之源泉,不宜过分泄漏,如果纵情泄欲,会使精液枯竭,真气耗散而致未老先衰。《千金要方》中指出:“精竭则身惫。故欲不节则精耗,精耗则气衰,气衰则病至,病至则身危”。告戒人们宜保养肾精,这是关系到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。足以说明,精不可耗伤,养精方可强身益寿,作为养生指导原则,其意义也在于此。

       欲达到养精的目的,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环节。其一为节欲。所谓节欲,是指对于男女间性欲要有节制,自然,男女之欲是正常生理要求,欲不可绝,亦不能禁,但要注意适度,不使太过,做到既不绝对禁欲,也不纵欲过度,即是节欲的真正含义。节欲可以防止阴精的过分泄漏,保持精盈充盛,有利于身心健康。在中医养生法中,如房事保健、气功、导引等,均有节欲保精的具体措施,也即是这一养生原则的具体体现。其二是保精,此指广义的精而言,精禀于先天,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,若后天充盛,五脏安和,则精自然得养,故保精即是通过养五脏以不使其过伤,调情志以不使其过极,忌劳伤以不使其过耗,来达到养精保精的目的。在传统养生法中,调摄情志,四时养生,起居养生等诸法中,均贯彻了这一养生原则。

        五、调息养气

        养气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,一是保养元气,一是调畅气机。元气充足,则生命有活力,气机畅通,则机体健康。

       保养正气,首先是顺四时、慎起居,如果人体能够顺应四时变化,则可使阳气得到保护,不致耗伤。《内经》所说:“苍天之气清静,则志意治,顺之则阳气固,虽有贼邪,弗能害也。此因时之序”。故四时养生、起居保健诸法,均以保养元气为主。保养正气,多以培补后天,固护先天为基点,饮食营养以培补后天脾胃,使水谷精微充盛,以供养气。而节欲固精,避免劳伤,则是固护先天元气的方法措施。先天、后天充足,则正气得养,这是保养正气的又一方面。此外,调情志可以避免正气耗伤,省言语可使气不过散,都是保养正气的措施。

       至于调畅气机,则多以调息为主。《类经》指出:“善养生者导息,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”。呼吸吐纳,可调理气息,畅通气机,宗气宣发,营卫周流,可促使气血流通,经脉通畅。故古有吐纳、胎息、气功诸法,重调息以养气。在调息的基础上,还有导引、按摩、健身术、以及针灸诸法。都是通过不同的方法,活动筋骨、激发经气、通畅经络,以促进气血周流,达到增强真气运行的作用,以旺盛新陈代谢活力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曰:“百病生于气也”,强调气机失调是导致疾病乃至衰老的主要原因。而人体的气机条畅,又与肝之疏泄功能密切相关。肝主疏泄,具有调畅全身气机,调节精神情志,推动津血运行等作用。肝之疏泄正常,则气机调畅,气血调和,经络通利,脏腑协调,阴阳平衡。若肝失疏泄,气郁不达,则气机失调,进而导致气滞血瘀,或痰气郁结,或气郁化火,或犯脾克胃,累及他脏而生百病。足以看出,在诸多养生方法中,都将养气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之一,而具体予以实施,足见养气的重要。

        六、综合调养

       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,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了障碍,都会影响整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。所以,养生必须从整体全局着眼,注意到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,全面考虑,综合调养。

       综合调养的内容,不外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、以及脏腑、经络、精神情志、气血等方面。具体说来,大致有:顺四时、慎起居、调饮食、戒色欲、调情志、动形体,以及针灸、推拿按摩、药物养生等诸多方面内容。恰如李梴在《医学入门》中指出的:“避风寒以保其皮肤、六腑”,“节劳逸以保其筋骨五脏”,“戒色欲以养精,正思虑以养神”,“薄滋味以养血,寡言语以养气”。避风寒就是顺四时以养生,使机体内外功能协调;节劳逸就是指慎起居,防劳伤以养生,使脏腑协调;戒色欲、正思虑、薄滋味等,是指精、气、神的保养;动形体、针灸、推拿按摩,是调节经络、脏腑、气血,以使经络通畅、气血周流,脏腑协调;药物保健则是以药物为辅助作用,强壮身体、延年益寿。从上述各不同方面,对机体进行全面调理保养,使机体内外协调,适应自然变化,增强抗病能力,避免出现失调、偏颇,达到人与自然、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平衡统一,便是综合调养。

      综合调养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之一,主要是告戒人们养生要有整体观念,其要点大致如下,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:

      1.养宜适度

       养生能使人增进健康,延年益寿。但在实际调养过程中,也要适度。无论那种养生方法,适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。所谓适度,就是要恰倒好处。简言之,就是养不可太过,也不可不及。过分注意保养,则会瞻前顾后,不知所措,稍劳则怕耗气伤神;稍有寒暑之变,便闭门不出;以为食养可益寿,便强食肥鲜;恐惧肥甘厚腻,而节食少餐,如此等等,虽然意求养生,但自己却因为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,这也不敢,那也不行。不仅于健康无益,反而有害。所以,养生应该适度,按照生命活动的规律,做到合其常度,才能真正达到“尽终其天年”的目的。

        2.养勿过偏

       综合调养亦应注意不要过偏。过偏大致有两种情况,一种情况是认为“补”即是养。于是,饮食则强调营养,食必进补;起居则强调安逸,以静养为第一;为求得延年益寿,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。当然,食补、药补、静养都是养生的有效措施,但用之太偏而忽略了其他方面,则也会影响健康。食补太过则营养过剩,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偏盛,过分静养,只逸不劳则动静失调,都会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。一种情况是认为“生命在于运动”,只强调“动则不衰”,而使机体超负荷运动,消耗大于供给,忽略了动静结合,劳逸适度,同样会使新陈代谢失调,虽然主观愿望是想养生益寿,但是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。所以,综合调养主张动静结合、劳逸结合、补泻结合、形神共养,要从机体全身着眼,进行调养,不可失之过偏,过偏则失去了养生意义,虽有延年益寿的愿望,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,不仅无益,反而有害。

       3.审因施养

       综合调养在强调全面、协调、适度的同时,也强调养宜有针对性。所谓审因施养,就是指要根据实际情况,具体问题,具体分析,不可一概而论。一般说来,可因人、因时、因地不同而分别施养。不能千人一面,统而论之。

       七、持之以恒

       恒,就是持久,经常的意思。养生保健不仅要方法合适,而且要经常坚持不懈的努力,才能不断改善体质。只有持之以恒的进行调摄,才能达到目的。主要要做到以下三点:

        1.养生贯穿一生

        在人的一生中,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寿命的长短,因此,养生必须贯穿人生的自始至终。中国古代养生家非常重视整体养生法。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刘完素提出一生“养、治、保、延”的摄生思想。明代张景岳特别强调胎孕养生保健和中年调理的重要性。他指出为人父母者,生命出生之前常为一生寿夭强弱的决定性时期,应当高度重视节欲节饮,以保全精血,造福后代。根据少年的生理特点,张景岳还主张小儿要多补肾,通过后天作用补先天不足。保全真元之气对中年健壮,有重要意义。人的成年时期是一生之中的兴旺阶段,据此特点,刘完素提出:“宜治病之药,当减其毒,以全其真”。这种“减毒”预防伤害人体正气的思想,对于预防早衰有重要作用。通过中年的调整修养,为进入老年期作好准备。人到老年,生理功能开始减退,应该内养精、气、神,外避六淫之邪,保其正气,济其衰弱。对于高龄之人,可视其阴阳气血之虚实,有针对性的采取保健措施。根据高年的生理特征,适当锻炼,辅助以药养和食疗,有益于延年益寿。古人的这种整体养生思想比较符合现代对人体生命和养生的认识。

        2.练功贵在精专

       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很多,要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情况,合理选择。一旦选定以后,就要专一,精练,切忌见异思迁,朝秦暮楚。因为每一种功法都有自身规律,专一精练能强化生命运动的节律,提高生命运动的有序化程度。如果同时练几种功法对每一种功法都学不深透,则起不到健身作用,而且各种功法的规律不完全相同,互有干扰,会影响生命活动的有序化,身体健康水平不可能提高。

      古人云:药无贵贱,中病者良;法无优劣,契机者妙。练功要想有益健康,就得遵循各种功法的自身规律,循序渐进,坚持不懈,专心致志去练不可急于求成,练得过多过猛。只要树立正确态度,做到“三心”,即信心、专心、恒心,掌握正确的方法,勤学苦练,细心体会,一定能取得强身健体的效果。

        3.养生重在生活化

       提倡养生生活化,就是要积极主动的把养生方法溶化在*常生活的各个方面。以为作、息、坐、卧、衣、食、住、行等等,必须符合人体生理特点,自然和社会的规律,才能给我们的工作,学习和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。总之,养生是人类的需要,社会的需要,*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养生,只要把养生保健的思想深深扎根于生活之中,掌握健身方法,就可以做到防病健身,祛病延年,提高健康水平。

       关于养生之道,中医有悠久的历史,经过历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对养生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继承与创新,中医的养生学*臻成熟与完善,形成了丰富而系统的理论,博大而精深的内涵,独特而实用的经验,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民的长寿健康,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也对世界保健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.。

上一主题:十二时辰养生法
南宁声远永年太极会所 Copyright (C) 2010 WWW.SYTJQ.COM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广西南宁市南梧大道200号 电话:0771-3319570
电话:13152689856     E-mail:nntjq@163.com